很多朋友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身上的“伤口”接触到“不明液体”会传播艾滋病吗?如果接触的是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会传播艾滋病吗?
比如,手上有一个已经结痂的伤口,不小心摸到了不明液体,红色的,怀疑是血液,这样会传播艾滋病吗?
另外,屁股上有一个刚刚抓破的痘痘,骑共享单车的时候又被不明液体浸湿了,这样会传播艾滋病吗?
还有,身上长了很多“鸡皮肤”,去公共泳池游泳时,遇到一个人受伤,血滴到了泳池里,这会传播艾滋病吗?
……
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些问题。
首先,伤口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确实听上去像是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但实际上,通过伤口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可能和大家想象的有所不同。
在展开之前,先要提醒大家,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途径非常明确,包括:
除此之外,艾滋病几乎没有其他的传播途径。
身上的“伤口”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呢?
是的,通过伤口确实有可能传播艾滋病,但一般认为这种传播通常只发生在一些非常特定的场景中。例如:
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一般认为,通过“伤口”传播艾滋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接触到新鲜、正在流血的、开放式的、深及真皮层的伤口,并且接触到大量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高危体液,才会有传播风险。
哪些因素会增加“伤口”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伤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如果伤口较深、皮损较严重且为较新的开放性伤口(如割伤、刺伤、深划伤或擦伤),HIV病毒更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伤口越严重,传播风险越高。而已止血的、部分愈合或结痂的伤口,HIV病毒进入人体的机会大大减少,风险则显著降低。
感染者的病毒载量
HIV病毒载量是指感染者血液中HIV病毒的浓度。如果感染者正处于急性期或发病期,其体内的病毒载量较高,血液的传染性也相应增加。而对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或正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达到血液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状态的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量很低,因此传播风险会大大降低。
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时,接触到较大血量的暴露更易导致感染,而极少量血液的暴露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风险最高的行为是外科治疗时直接输入艾滋病患者的大量血液或血液制品,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极高,可能高达92.5%。
然而,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大量血液接触和血液交换的行为。
较长时间的血液接触和血液交换会增加感染风险,而短时间的接触风险相对较小。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如皮肤轻微碰触,暴露时间极短,根本不可能发生足量的血液交换。
我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如果暴露源为HIV感染者的血液,医护人员因皮肤损伤(如刺伤或割伤)意外暴露于感染者血液的感染率约为0.3%,而通过黏膜暴露的感染率为0.09%。
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伤口”接触的风险低于医疗暴露中的针刺伤,因为病毒更难直接通过伤口进入血液系统。
此外,艾滋病患者的传染源主要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而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体液”如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粪便、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被认为不具传染性。
大家常担心的情况是,已经结痂止血的伤口、仅表皮破损但并未出血的伤口,或类似鸡皮肤这种仍然属于完整皮肤结构的情况。这些“伤口”并不是开放性伤口,即便接触到艾滋病人的血液,完整的皮肤结构也能有效隔绝HIV病毒,因此实际不会传播艾滋病。
不过,如果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确实不小心让新鲜伤口或流血皮损直接接触到HIV感染者的大量血液或新鲜体液,应采取紧急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如果伤口较严重,并且暴露血液量较大,可以考虑及时服用阻断药进行紧急预防(PEP):在高危接触后的72小时内服用PEP药物效果最佳(越早越好)。通过PEP治疗,可以大大降低高危行为传播艾滋病的风险。